笔趣阁
笔趣阁 > 随身带着侯府重生 > 35、回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5、回归

  随身带着侯府重生

筱瑜不知张家兄弟是如何处理的,只知最后连报纸的花边新闻也没有提到这件事,真正被遗忘在人们记忆的洪流中。李妈好打发,艺术界的那帮大佬们可就没那么好应付了,筱瑜打算日后走这条路,就不能把人给得罪死了,但如果跳出来冲着来人大吼一句:“这些都是我做的!”估计立马被拍死,外行人瞧不出,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门道,那细密的针脚、严谨的构图,不逾三十年的功力是做不到的。最后筱奶奶跳出来担大梁,而筱瑜和杨新丽作为入室弟子的身份走进了大佬们的视野。要说这交流会果然是踢馆会,一溜的会议桌把一架绣架和一张书桌围在讲台上,场下乌压压的坐了一片戴着眼镜的学者们,有画师、制版师、刺绣大师,在这之前他们已经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将所有作品进行了品评,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团体的杰作,从构思到画板再到刺绣,所耗费的时间绝对不少于两年,哪知主办方带进来的只有一老两少,顿时眼镜跌碎了一地,场下人声鼎沸,质疑声一浪盖过一浪,筱瑜无奈的端了张板凳走到台前的书桌前,站上去铺开一张宣纸提笔画了起来,会场顿时安静下来,要看看这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小丫头在干什么。不到半个钟头,一副现场写生白描画出炉,场下众生不以为然、不屑、质疑、愤怒、傲然的神态跃然纸上,专家们彻底收起了轻慢之心,再来筱奶奶阐述了自己早年师从何处,主办方大小张在一旁插科打诨的讲述了在杨村那段嘀笑皆非的岁月,会场气氛推向了**,专家们开始发问绣品的技术问题,两个豆芽游刃有余的阐明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,并当场演示了一番。一场交流宾主尽欢,大佬们早已抛掉了所有疑虑,对于两个豆芽的表现大加赞扬,大慰江山代有人才出,也不藏私的传授了自己的看家本领,专家不愧是专家,的确有许多令人称道的独门绝技,筱瑜和杨新丽都受益匪浅。


自此张家的事业以服装为主,主打民族风时尚女装,老人装和儿童装只是副业,而小饰品只算是搭销,总之,让让所有进店的顾客不能空手而归,为此,大张在b市周边的农村租下了一个服装厂专供“彩云之南”,仅剩特色的小件需要到理市采购。接下来的行程就是去服装厂看看,指点一下绣娘们的绣活,顺道杨家签署了一年的染布供货合同,批次大了,价格果然没有第一批那么优惠了,但也喜得杨家众人眉开眼笑。


至此,b市行的主要工作完成,筱瑜有了自己空闲的时间。她穿过一道道胡同,晃过一座座四合院,沿着城墙根,寻找着二百多年前的记忆,才发现侯府没了,天桥没了,琉璃厂没了,她所熟悉的一切皆被林立的大厦覆盖,空留一片惆怅和西边那处不愿触及的大院。站在皇城宫的墙头大喊一声,回应她的只有空荡荡的回音,放空一切归来听小萝卜头们叽叽喳喳的描述这几天的所见所闻,b市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成长的一课。


临近月底,看惯了都市的繁华,众人开始怀念故乡的温馨宁静,于是在挂念着待考大儿子的杨大姑催促下,提着张家送来的大包小包纪念品,众人踏上了回程。当火车再次从b市出发,依旧是昏暗灯光下缓缓驶离,黝黑树影和昏黄的万家灯火却不再凄凉,心境变了结局自然不同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7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