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时空走私1859 > 第二七八章 有点心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七八章 有点心虚

  时空走私1859

下关合战之后,有鉴于联军总司令奥古斯都中将生死不明,之前在遭遇战中颇有亮点的托马斯少将就顺势接管了联军的指挥权。【】</p>


不过,虽然接管了指挥权,但托马斯少将很快发现,由于损失太大,军心大丧,部队已经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,所以不可能进行复仇之战。</p>


尽管托马斯少将个人很想继续打下去,而且他觉得联军的实力还很强,能够继续打下去,可惜他只能代表英国人,代表不了其他人。</p>


也就是说,其他三国的人都不想再打了,甚至就连那些英国手下,也有不少人有了厌战情绪,因此他只能顺从军心民意,率军撤退回了横滨港。</p>


于是,这次气势汹汹的四国联军征讨长州藩的行动,就以失败而告终,在英法美荷四国的国内弄明白情况,传来新意志,增派来援军之前,他们恐怕是不可能再组织起一支干涉军了。</p>


然而,这次下关合战所造成的影响,才刚刚开始,对英法美荷四国造成的影响如何还未可知,但对日本国所造成的影响却是立竿见影。</p>


毫无疑问,这次下关合战,是日本人第一次战胜外国侵略势力,所以不但让长州藩的民心士气都大大振奋,连整个日本的气氛都跟着微妙起来,各处原本已经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的攘夷派,忽然就以更加猛烈的方式活跃起来。</p>


消息传开后,日本各地纷纷成立一个个的激进组织,自发的攻击当地的洋人。不管你是不是英法美荷这四个国家的人,只要是长的跟日本人不一样,只要不是日本人,只要是外国人,那就是坏人,那就是要攻击。而且是明目张胆的攻击。</p>


像长崎跟横滨这样的城市,由于洋人很多,所以这种攻击洋人的活动简直是如火如荼,搞的西洋人都不敢出租界,并且纷纷想办法逃离日本。</p>


除了攻击洋人外,幕府统治地区也纷纷出现变乱,比如天皇所在的京都地区,就忽然出现了叫天诛组的组织,这个组织出现后,四处暗杀新幕府的官员。以至于京都地区的治安大坏,尤其是那些投奔新幕府的官员,比如京都奉行之类的,更是只敢躲在家里不出来,根本就不敢出门去做事了。</p>


不止是京都,新幕府统治的地区内,除了有中国驻军的大阪港、兵库港、横滨港以及幕府核心的大阪城这几个地方的治安稍微好一点外,其他地区都闹的不成样子。</p>


像樱岛、神奈川、名古屋、江户等地方,各种组织纷纷成立。都开始袭击当地的幕府官员,以至于当地官员无法正常工作,幕府的法令根本无法在这些地方通行,都成了无政府状态。</p>


别说那些地方了。就连新将军的驻扎地大阪府,都接连发生过两次刺杀胜海舟的事情,尽管全都以失败而告终,但却极大的打击了幕府的威信。</p>


连幕府直辖的这几个地方都如此。其他各地的藩阀就更不用说了。</p>


自从知道了长州藩的胜利,各地藩阀纷纷闹起了攘夷风波,很多藩主要么主动。要么被迫的启用了攘夷派成员,并且纷纷或者明着宣布脱离幕府的统治,或者暗地里对幕府的法令阳奉阴违,总之都不再听从胜海舟所把持的幕府法令。</p>


换言之,除了大阪城,胜海舟所把持的新幕府已经无法再控制任何一座大的城市,幕府的法令,在日本已经彻底没用了,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肯继续听从幕府的命令了。</p>


实际上,如果不是京都的天皇府邸都是由中国驻军把持,天皇一家也早早的被中国人与幕府的人所联手控制起来,一旦让攘夷倒幕派的人控制天皇,那情况只会更糟糕。</p>


总而言之,就因为打败了洋人,整个日本都沸腾起来,大有一副举国振奋,联合攘夷的样子。这些团体虽然名目不同,但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,然后到处找洋人的麻烦,搞的就好像另一个时空的义和拳运动一样。</p>


这种星火燎原的情况的确让胜海舟吓了一跳,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四国联军会失败,更没想到失败的后果会这么严重。</p>


现在,大多数日本人还只是盯着攘夷,还没有功夫去想到倒幕,但如果放任这种行动下去,想必联合倒幕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。</p>


原因很简单,尊王攘夷已经是民心所向,新幕府如果想要顺应民心,那就要也跟着尊王攘夷,必须要跟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一刀两断,可是,如果真的这样了,尤其是跟中国人一刀两断了,那或许幕府不会立刻倒台,毕竟新将军本来就是个傀儡,但他胜海舟恐怕是没什么好日子可过了。</p>


但是,如果继续跟外国人保持关系,那以这种举世攘夷的情况,用不了多久,他们就会把矛头对准幕府。</p>


两头都难,不得已,胜海舟只能再次找到李鸿章,寻求中国人的帮助。</p>


对于这件事,李鸿章也是腻歪的不行,毕竟四国联合攻击长州藩的事儿,他事先根本不清楚,而且他也不笨,很快就知道这是胜海舟玩的花招。</p>


不过,虽然对胜海舟擅自做主恨的牙痒痒,可他还真没法不管胜海舟。没有别的,只因为胜海舟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人选,如果就此放弃,别的不说,国内肯定会质疑他的能力,这对他将来的升迁问题,必然会影响深远。</p>


而且,就算不考虑自己以后的情况,为了中国人的利益,他也不能不想办法。</p>


要知道,打从远征军攻打萨摩藩开始,后来又经过那么多事情,日本人中的大多数人都对中国人都是恨的要命,要不是中国人的力量太强,日本人对中国人惧怕多过愤恨,他们恐怕早就像攻击其他洋人一样攻击中国人了。</p>


也就是说,目前这种情况对中国人也是很不利的,所以哪怕是帮自己,也必须要稳住胜海舟。起码不能让将军与天皇这两个重要人物落到攘夷派手中。</p>


安慰了一番胜海舟,又把他打发走之后,李鸿章果断的向国内打了电话,并且是直接找到自己的背后大老板——中华帝国国务院首相沈世明。</p>


听明白了李鸿章的诉说,沈世明也是相当愤怒,先是骂了李鸿章足足一分多钟,这才开始冷静下来问对策。</p>


“首相大人,卑职以为,这解铃还须系铃人,当前这种情况。归根到底都是因为长州藩打败了幕府的洋人雇佣军所导致,说白了,本质上就是幕府的讨伐军失败了。所以说,如果我们想要尽快平息事态,其他都是其次,关键是派出大军,再次讨伐长州藩。”</p>


“再次讨伐长州藩?”</p>


“是的。”李鸿章对着电话道,“日本人崇尚强者,他们这次对洋人作战胜利。这才胆子肥了起来,如果我们立刻出兵,把长州藩彻底灭亡,而且是最残酷的那种灭亡。那所有的一切都会暂时掩盖下来。”</p>


“你的意思是,这次我们要出兵?”沈世明问道。</p>


“没错。”李鸿章道,“英法美荷这几个国家已经无力再战,至少短时间内没办法再战。等他们重新调兵过来,再去攻打,那一切都晚了。至少会损失很大,会丧失掉我们千辛万苦打下的局面。</p>


因此,我们必须出兵,用最快的速度灭掉长州藩,就好像打萨摩藩一样。</p>


也就是说,我们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让日本人敬爱了,既然无法敬爱,那就只能让他们怕我们!</p>


只要让日本人发现,我们中国人是他们永远也打不过的对象,帝队永远不败,中华帝国依旧强大无比,那他们就会再次恭顺起来。”</p>


“那具体你想怎么做呢?”沈世明道,“先说好,不管你想做什么,我不会再派兵给你了。”</p>


“啊?为什么?”李鸿章一愣,“为什么不再派兵过来?日本如今的情况,正是需要用兵的时候,至少要再派一个军,不,两个军的部队过来,才可以保证万无一失。”</p>


“两个军?你真能狮子大开口。”沈世明道,“你听好了,我一个兵都不会再给你了,你如果想做什么,就直接用已经派过去的那个日本派遣军吧,多要人是不可能的,最多给你送点新武器过去。”</p>


“首相大人,为何要如此呢?”李鸿章道,“日本现在的情况就如烈火烹油,必须以绝大的力量镇压下去才行,如果放任他们,早晚必成大患啊!”</p>


“我知道,不过暂时不行,因为这是陛下的命令。”沈世明道,“陛下说了,我们中华帝国也是刚刚建立,可以说是百废待兴,所以必须先以内政为第一要务。</p>


想必你也知道,我们帝国虽然统一了,但民生依旧凋敝,各地也依然还有不少军阀,那些自治省,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,所以国内的jūn_duì 虽多,却不能随意调动,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力量震慑住这些家伙才行。”</p>


“大人说的这些卑职也清楚。”李鸿章道,“不过帝队那么多,随便调个十万人,不,五万人过来也好啊。反正日本这里也很有钱,只要肯让驻外军团以战养战,除了军械供应,其他都让他们自给自足的话,想必还是可以轻松做到的。”</p>


“以战养战?你是说,把驻外军团的薪水支出放弃,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捞钱?”</p>


“是的大人。”李鸿章道,“其实,日本这里有人有粮又有钱,只要国内按时提供武器,薪水方面可以不用支付的,我们截留一部分幕府的供应就可以了。”</p>


“这一点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”沈世明道,“想必你也知道,陛下对jūn_duì 抓的很严,军政分离的政策是必须严格执行的。所以,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,部队官兵的军费都必须是出自中央,地方上坚决不准私自截留,一旦有发现玩忽职守或者贪污行为,决不轻饶。</p>


你要知道,禁卫军我管不到,至于国防部,看似在我的手下,但我对他们的影响着实有限。国防部说白了还是优先听从陛下的命令。换言之,其他的事情我可以让国防部去做,比如下具体的大目标,但唯独军费这方面,我是根本没法插手,那都是运行的。</p>


这么说吧,不管是禁卫军还是国防军,里面都有中央情报局的人,再加上宪兵队,正好一暗一明。替陛下牢牢的把控jūn_duì 。</p>


这些人都是对陛下忠心耿耿,而且眼里不揉沙子,而且据我所知,他们内部还有奖惩制度,一旦查出一件贪腐案件,只要证据确凿,他们都会根据出力大小,得到一定的奖励。</p>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7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