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单挑好莱坞 > 第791章 索尔兹伯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91章 索尔兹伯格

  单挑好莱坞

《纽约时报》拥有着150多年的悠久历史,是目前美国除了《华尔街日报》、《华盛顿邮报》之外销量第三大报刊。


该报的普通版,每周一到周六,各发一刊,平均每日的销量,超过80万份,每份售价2美元。


星期日会发行一版特别版,会是过去一周新闻大事的汇总和总结性评论,还包括许多如食品、旅游、艺术等文化领域的专栏,销量更高,会超过140万份,每份的售价也会达到5美元。


如果是特殊的节日版、纪念版,售价还可能会达到6美元!


巨大的销量和高昂的售价,促使着《纽约时报》的销售额节节攀升。


但是,这不代表《纽约时报》的日子就好过了。


去年,《纽约时报》就出现了报道丑闻,其著名记者杰森·布莱尔在很多报道中,为了创造销量而造假。


杰森·布莱尔被立刻解雇,《纽约时报》的执行主编和常务主编,也双双引咎辞职。


可以说,那是《纽约时报》152年的历史以来的最低点。


为了挽回声誉和销量,《纽约时报》的老板小阿瑟·索尔兹伯格,做出了大方向上的内容调整,开始加大对流量更高的娱乐圈的关注。


然后就又出事了。


先是因为伍迪·艾伦事件,惹上了唐恩;又是因为《华氏911》事件,惹上了迪士尼。


连续两年出事,小阿瑟·索尔兹伯格就不得不做出更大规格的战略调整了。


紧紧撤换掉几个主编、副主编,是远远不够的。


也满足不了新环球、迪士尼以及更多助阵的媒体集团的胃口。


出于对索尔兹伯格家族的尊重,唐恩亲自上门。


来到了小阿瑟·索尔兹伯格朴素、简单,却处处记录着历史痕迹的办公室。


“索尔兹伯格先生,我在洛杉矶,就久仰您的大名了!”


唐恩并没有拿捏胜利者的姿态摆谱,很谦逊的样子。


索尔兹伯格看起来很干练,一点都不显老,不过眉宇间的苦涩,怎么也掩饰不住。


唐恩虽然给足了面子,亲自上门,可是……作为失败者,他不拿出做够的诚意和赔礼,根本满足不了对方的胃口。


好在,他已经下定了决心。


要对《纽约时报》进行大规模的管理层调整了。


连续两年出事,如果继续下去……他很可能会毁了祖宗基业!


必须要调整了。


在调整之前,首先就是要解决掉唐恩·沃克这个麻烦,最好能化被动为主动。


简单的寒暄过后,索尔兹伯格邀请唐恩在他的办公室里参观,介绍了办公室里一个又一个老物件。


每一个物件背后,都记载了一段历史。


说实话,唐恩很有感触。


从最初的“黄色新闻之战”,到后来曝光“五角大楼的秘密文件”,“反越战号角”,“水门事件”……《纽约时报》被誉为美国的新闻脊梁,是有道理的。


唐恩对那些故事很有兴趣,听了一个多小时的故事讲解,然后才在一个古董级的椅子上坐下了。


办公室内的氛围,还算愉快。


索尔兹伯格就指着那个椅子,笑着说:“那是当年我外祖父办公时的座椅。也正是在那个椅子上,他听到了《纽约时报》胜诉的消息,最高法院裁定,做出了‘真实恶意’原则。”


这是半个世纪前的一桩新闻案件。


为了确保新闻自由和宪法第一修正案,美国最高法院做出最终裁决,官员或公众人物,在指控起诉媒体报道诽谤时,必须遵循“真实恶意”原则。


也就说,要有切实的证据证明,该媒体有主观上的故意歪曲事实的报道。如果是非主观报道,哪怕是报道错了,造成了极大的不良社会影响,也不能问责。


索尔兹伯格说这番话的用意很明显。


《纽约时报》今年的几份报道……从法理上来讲,他不理亏!


唐恩摇摇头,他不想争论,因为没有意义,他今天是过来接收“赔款”的。


“索尔兹伯格,如果我的观察没错,《纽约时报》过去几年,为了扩大销量,一直在走平民化的路线,这就必然要走八卦小报那种‘煽情新闻’的模式。这可失了世界级大报的体面啊。”


作为权威的新闻报道,就是要用客观的言论,把事件的前因后果表达出来,然后让读者去从事件中分析其中的内蕴。


而不是教导似的给读者灌输某种特殊的理念。


《纽约时报》是倾向于自由主义立场,和民主党的政治人物关系交好。


事实上,从艾森豪威尔总统开始,每一次的美国大选,《纽约时报》的支持者都是民主党人士。这已经引起了很多精英读者的不满。


索尔兹伯格却不以为然的道:“任何一份媒体,都会有固定的媒体立场,保守派的《华尔街日报》和自由派的《纽约时报》,都有存在的价值,也有一批固有的读者群。”


说到这里,他就摆了摆手,叹了口气道:“算了,反正这些事,以后我是不会管了。”


连续两年在内容报道中出事,他这个首席执行官难辞其咎。


唐恩眉梢一挑,“什么意思?”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7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